苏州文创
杨浩:“苏绣”绣出精彩人生

发布时间:2017-05-27

杨浩,江苏盐城人,2008年毕业于苏州工艺美术职业技术学院,2009年就职苏州古吴绣皇工艺有限公司,2011年升任公司设计部主任。2016年获评首届苏州市文化创意设计制作专业工程师职称。

背景
刺绣,是中国民间传统手工艺之一,而苏绣,则是这其中的“名家闺秀”。2006年,“苏绣”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古吴绣皇”是行业内的翘楚,创始人研究员级高级工艺美术师沈德龙独创了“三散针法”运用到肖像画中创作中,功力完美极致。曾多次应邀为各国元首绣制人物肖像,其中有俄罗斯总统普京、西班牙国王卡诺斯及其夫人、哈萨克斯坦总统纳扎巴耶夫、以色列前总理拉宾、美国前总统布什、英国伊丽莎白二世肖像等,成为国家级礼品,馈赠到访的重要贵宾。

走进“古吴绣皇”,上百个绣娘正在工作,一针一线间带着一丝“沙沙”声。隔壁设计部一位年轻的小伙正在专心的创作,山水、花卉甚至青瓷,都是他创作素材。这就是杨浩,苏州古吴绣皇工艺有限公司设计部主任,30出头,年轻有为,他说他的人生充满了机缘。
机缘巧合走进“苏绣”

杨浩,书画专业毕业,擅长国画创作。2008年他从苏州工艺美术职业技术学院毕业后,曾就职于苏州一家广告公司,从事平面设计工作。广告作品需要丰富的色彩和图形来吸引眼球,而对于杨浩而言,他坦言自己不满意:“我是从事国画创作出身,审美偏‘淡’,所以工作的时候觉得很不‘顺手’。”不到一年,杨浩的这份工作就在和老板的一次理念争执后结束了。
“2009年找工作不好找,那时候很迷茫,直到我遇到‘苏绣’。”杨浩说自己是个幸运儿,接触到了中国四大名绣之首“苏绣”。2009年,苏州古吴绣皇工艺有限公司正经历2008年金融危机后的转型,正好需要杨浩这样的国画人才。杨浩到来后,老总沈德龙非常支持他的创作,不但尽心指导他苏绣的流程和精髓,还鼓励他发挥自己的国画专长。他说:“以前‘古吴绣皇’擅长是人像,而我正好和他们形成互补。”为了更好的让杨浩做原创设计,古吴绣皇还专门成立了设计部。杨浩说:“以前,我们公司在‘中国风’作品方面大多数产品采用的‘通用花纹’,我来了以后,开始很多原创设计。”

所学所长发扬“苏绣”
逐渐,水墨、山水、花鸟等各种上千个国画元素作品被创作出来,远销海内外。“这真的是‘如鱼得水’。”杨浩这样评价自己的工作,“中国数千年的传统文化中富集了精华,有很多的想象空间。”他创作的作品中一幅《梅香意蕴》入围了2016年首届“天工苏作杯”非遗文化创意创客大赛。而他参与指导和设计的一幅“梅、兰、竹、菊”四摆件也非常有特色,这正是中国传统文化中最典型的元素之一,通过提炼和创作,做出了“梅骨”、“兰韵”、“菊香”、“竹影”四个作品。
杨浩也特别善于提炼苏州的文化元素,他的一幅代表作品《玲珑·沧浪亭》,用的是国画写意的手法勾出沧浪亭的“形”,然后用针法做出“苏绣”产品。而一幅《瘦、皱、漏、透》更是用了精品太湖石的特点,做出了一个太湖石花纹的“苏绣”摆件。
在“苏绣”创作过程中,需要用非常精细的丝线表现出整个画面。“我觉得刺绣和雕塑有一定的共性。”杨浩说自己一直在挖掘刺绣本身的价值,从质感和光泽都能体现出艺术的不一样,“在设计中,就必须考虑到角度不同,光泽的反应度有所差别。”在作品陈列厅,一幅以青花瓷花纹做成的“苏绣”屏风非常显眼,这款作品将整个青瓷的瓶、花纹以及瓶里的花都体现在“苏绣”上,瓶体、花纹以及瓶里的花三个元素用刺绣体现出不同的质感。杨浩说:“创作这个作品的原因是我非常喜欢古典元素,明清的瓷器代表了当时最高的审美水品,在这个基础上,我正积极探索用‘苏绣’来表现当时的艺术水平。”

时代发展探求“转型”
“古吴绣皇”一直是行业内的优秀企业,不仅积极传承和发扬“苏绣”传统文化,还入驻多个城市国际顶级品牌云集的CBD区域,走精品品牌之路。从去年开始,随着国际国际经济的形势变化和竞争的加剧,众多奢侈品销售形势严峻。在此基础上,“古吴绣皇”也在积极探索企业的转型,走自己的“提质”之路。  
“我们的视野,也决定了产品与现代生活结合的紧密度,对苏州丝绸走向世界市场,有着积极的作用。”杨浩坦言,传统文化的传统方式需要变革。为此,公司一方面积极参与“一带一路”建设,举办和参与其他的国家的中国苏州丝绸展,另一方面,也积极探索“苏绣”和日用品的结合,拓宽产品范围。一个作品《如意在握》就是杨浩的“转型”作品,他将如意形状的梅花“苏绣”封在了水杯上,装饰性和实用性完美结合。而产品的展现形式也多变,装饰画、团扇、器等产品如“雨后春笋”般被开发出来,一幅《台灯青花瓷》更是将苏绣和台灯结合在一起,展现出不一样的风格。
这两年,苏州市也在积极振兴丝绸计划。“国家的‘一带一路’倡议为我们发展带来很大机遇,而苏州市政府也给予我们很大的支持,我们未来将借着‘一带一路’大势,把古老的‘苏绣’文化推广至全世界。”杨浩对公司的转型信心十足,“我们也希望国家能为我们搭建一座桥梁,帮助外国公司‘走进来’、中国公司‘走出去’,并在这个过程中,将‘苏绣’的创意相连,将中国丝绸与国际舞台相连,提升‘苏绣’文化的国际影响力。”
文末消息:至此,文创师系列报道告一段落,接着会陆续有新的人物报道,请继续关注我们的公众微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