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文创
“三条腿走路的人”——访汤生

发布时间:2016-11-29

 

 近年来,因文化创意产业而成为潮流人物的不在少数,汤生便是其中一位。拥有“国际A级美术设计师”、“全国十佳广告摄影师”、“江南十大创意策划师”、“江苏省摄影艺术最高奖金瞬奖”等众多热点奖项的他,只希望自己能做到一个字:“冷”。所谓“冷”,便是希望自己冷静、理智的思考文创产业,争取为苏州的城市新发展注入更多的文化原动力。

  传承+转化+结合=创新

  苏州是个历史文化底蕴非常之深的城市,提起苏州,不由得就会想起苏绣,李白曾赞苏绣“翡翠黄金缕,绣成歌舞衣”,南朝宋诗人沈约也对此有过感慨“领上蒲桃绣,腰中合欢琦”。汤生说:“苏州拥有相当多的优秀历史文化资源,比如园林、昆曲是现在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动力,在传承方面,苏州人的意识是很高的。但现在我们更应该强调‘转化’这个概念。”汤先生一直在他的文创之路上强调“转化”的重要性。在他看来,必须将古典的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结合起来,然后再加以融合、发展,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创意和创新。
  对于“创意”,百度百科上是这样解释的:“创意”包涵两个方面。第一是“原创”,完全是自己首创,这个东西是前人和其他人没有的。第二是“创新”,它的意义在于虽然是别人首先创造的,但将它进一步的改造,形成一个新的东西,给人以新的感觉。这也正是汤生所说的“转化”。
  网络媒体、大数据的发展,使得世界上所有的优秀资源得以共享,但这是把“双刃剑”。太容易接触到资源,让我们的思维模式不免僵化,创意很容易变成潜意识甚至是有意识的模仿。在汤生看来,真正有价值的创新是能够在形状、功能、包装、材质、广告上都做到改变,而不应只是形。单纯从形上来做创新,其本质上就不能做到完整的创新,或多或少还在模仿。模仿的多了,就不只是违反知识产权,行业标准的问题了,长此以往,设计行业便会变得廉价。汤生说:“现在很多人还是没有一种创意价值的意识,一份广告,印刷是要钱的,设计却是免费的。这种现象令人堪忧。”将传统文化进行传承、转化,再激活,最后才能创新。一个时代的创新必须具有一个时代的特色。唐代的文化特色是雄伟,至今都大名鼎鼎的“佛光寺”规模宏大,庄重大方,正是当时时代精神的完美体现。宋代是规范,到了元朝,自由则成为主流。

  创意设计跨行才能新发展

  创意产业方方面面涵盖内容十分之广,与其他行业有密不可分的关系。为促进苏州的文化创意产业进一步发展,汤生最近参与两个重要创意孵化项目策划,第一个是苏州高新区镇湖创意刺绣孵化班,通过理论到实践反复的新教育模式,培养新一代有创新能力的刺绣人,激活传统苏绣向创意来提升原创设计与审美形式的融合发展。第二个是苏州策划协会的“创意江南,文化之旅”项目。该项目旨在将苏州所有的文化优势串联起来,并通过互联网线上线下让苏州的优秀设计师、大师能够聚集在一块儿,实现城市文化资源共享,让本土的创意人员相互交流、探讨,一起激活苏州的创意产业链。这条产业链包括工业、商业、制造业、旅游业以及向广泛的服务业延伸。
  汤生认为:“做好苏州创意,单打独斗是不行的”。创意人必须拥有团队意识,懂得强强联合。一个合格的设计师不仅要具备基础的专业知识,不断学习的精神,还得掌握丰富的跨行知识,了解相关企业行业的运转模式和流程。创意是跨行业的设计,一件令客户满意的设计一定是深入客户行业的。只有这样,创意才能从理论转化为实践,才能成为市场和客户需要的东西。

  “品牌打响市场”才是真命题

  目前世界很多企业都在推崇并且实行着品牌化战略。可口可乐总裁伍德拉夫曾说:“即使可口可乐公司在全球的工厂一夜间之间化为灰烬,但凭借可口可乐这块牌子,就能在短期内很快的恢复原样。”一位食品界的生产大亨都如此注重品牌经营,可见品牌的力量。汤生认为,苏州文化创意产业也应该积极打响本土品牌,走品牌化之路。上世纪80年代,苏州人有“四大名旦”“长城电,扇”、“香雪海电冰箱”、“孔雀电视机”、“春花吸尘器”都是家喻户晓,全国驰名的品牌商品。但是纵观90年代至今,苏州进驻的外来品牌愈来愈多,本土品牌却颇有落寞之势。汤生说:“走品牌化之路,不只是为了激活苏州的文创产业,最终更是为了推动整个城市的经济发展。浙江有很多品牌典型,杭州的阿里巴巴,浙江的义乌小商品市场和海宁皮革城,希望苏州的本土品牌有一天也能够打响全国,甚至走出国门。”
  在品牌化之路上,政府也做了很多努力,比如举办创博会,创意策划设计等公益讲座。但是光靠政府、还远远不够,民间更应该倡导自立,自发,成立多元化有效创意设计组织,发布行业指数,促进政府科学指订发展规划,形成一种自下而上的创意发展模式。

  创意无处不在  创意源于生活

  媒体和业界一直称汤生是“三条腿走路的人”。策划、设计、摄影是他一直以来从事和追求的。在这三者之间,文化是一座桥梁。近十年来他参与创意策划了第三届苏州印象城市形象展、苏州旅游形象设计大赛、第一届“情调苏州”全国创意设计与摄影作品大赛、中国苏州首届创博会中国设计师作品邀请展、首届全国大学生文化创意设计大赛、“周庄印象”中国旅游工艺品设计大赛、中国苏州创博会原创设计师作品展等系列盛事。今年完成了《创意江南》出版物装帧设计、《福安阁》文化展示馆设计、《姑苏区法治文化园》总体设计等文化项目,并发表了设计论文4篇。汤生认为,策划是导向,是使平凡变得非凡的手段;设计则是把一般变得伟大,从一件设计到一整条设计链;摄影是改变生活最大的行业,它能保持快速产业化的手段,就如淘宝网的发展与数码摄影的发展密不可分。这三者之间必须以文化作为桥梁和基础,否则都将失去其本来的意义。设计师如果没有文化的综合功力,他也很难完成设计的使命。如今汤生为了适应新形势的需求,正在开辟“苏图网”创意设计线上线下创客模式,来发展营销新渠道。
  当问及生活中有什么爱好时,汤生笑答:“我什么都喜欢,什么都热爱,生活不丰富的人,一定不是个好设计师。现在提倡环保,我就每天绿色出行。创意是无处不在的,你不对生活热爱,还怎么发现它的奥秘呢?”令人意外的是,这位用三条腿走路的人还是苏州市登山户外运动协会的顾问,这看似与汤生从事的行业毫无相关之处,但不正体现了他身体力行的“文创需跨行”的理念吗?

 

  (本栏目感谢苏州市文创联支持)
  ◎本报记者陶开俭实习生蔡杨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