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6-11-24
“政协大家谈”是太仓市政协加强“委员之家”平台建设,提升委员履职能力,拓展委员履职渠道的一次探索和创新。4月14日,作为“政协大家谈”的启幕活动,由太仓市政协主办的“中小企业创新发展与工匠精神”研讨会在娄东宾馆举行。太仓市政协紧扣“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不断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以民营经济创新发展为切入点,以打造中小企业“工匠精神”为突破口,邀请经济专家、部门主管、企业家委员代表,全市近百位政协委员和企业家到会交流互动,分享创新发展观点、企业运作经验。
近年来,太仓市政协顺应社会经济发展大势,充分发挥自身职能优势,创新服务方式,服务创新发展,积极打造“委员之家”建设平台。今年初,该市政协进一步完善政协委员QQ群的功能建设,以线上互动交流,线下研讨协商的形式,突破专题协商行政化的固有模式,突出委员在政协工作中的主体作用,通过大课堂、大家谈、大服务的方式,不断提升委员的履职能力,拓展委员的履职渠道,充分调动各界积极因素,为谱写好中国梦的太仓篇章凝心聚力、献计献策。
近年来,太仓市大力实施以推动中小企业提质发展的“千企升级”行动计划。截至2015年底,该市拥有中小企业1.1万多家,其中德资230多家。全年中小企业实现产值2147亿元,占该市工业总产值81%,实现利税166.7亿元,利润总额106.3亿元。中小企业在经济增长、税收增加、推动创新、吸纳就业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柱。以往在经济上升期,中小企业依靠要素驱动发挥“船小好调头”的优势,取得了快速发展,但是在当前创新驱动的经济新常态下,中小企业暴露出了一些问题:一是体量普遍偏小。在该市1.1万多家中小企业,超亿元企业只有350家,规上企业1096家,大部分企业为产值在2000万以下。二是创新能力不强。大部分中小企业缺乏自主核心技术,创新动力不足,研发能力偏弱,面临人才不足和设备落后以及技改资金短缺等问题。三是缺失“工匠精神”。1993年太仓市第一家德资企业克恩-里伯斯(太仓)有限公司落户,二十多年来一直专注于生产弹簧及相关产品,如今年产值超过6亿元,而部分中小企业缺乏相应的“工匠精神”,还没真正做强就开始跨行业多元逐利,导致主业空心化,运营压力剧增。
今年是“十三五”开局之年,以中小企业为主体的太仓工业经济如何顺应宏观发展趋势,加快企业创新发展,深耕“工匠精神”,抢占经济发展制高点,增强核心竞争力,是关系到企业生死存亡和地区经济持续发展的重大战略性课题。在研讨活动中,思维的碰撞激发智慧的火花,通过专家、委员、企业家和部门负责人面对面交流,探索太仓经济建设者市场运作规范化、生产管理科学化、发展视野全球化的有效途径;通过利益诉求的表达和互动交流的学习,深入解决企业发展存在的共性问题,最终实现合作共赢,为太仓市民营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民主协商凝聚各界智慧
邱震德(太仓市政协主席):政协委员是政协的主体,发挥政协委员作用是政协的一项重要工作。政协搭建好平台,让委员和政府、社会之间有良好的协商交流,让委员更好地建言献策、参政议政,是政协的重要任务。为了探索多渠道、多平台的服务,我把此次活动叫做“政协大家谈”,借助这个平台让政协委员和各界精英思想碰撞。今天研讨会的主题是中小企业创新发展和工匠精神,这个话题是目前社会各界关注的热点,也是当下急需解决的问题。希望通过听取专家的意见、政府的政策解读、企业家分享实践经验,把话题讲深讲透。同时,通过研讨会的形式,大家面对面平等地沟通对话,把真实想法说出来,有问题找出原因,分析症结,力争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政协作为此项活动的牵头者和发起者,希望凝聚社会各界智慧和力量,充分调动各界积极因素,群策群力、集思广益,把协商民主气氛搞得更活跃流畅,通过这一协商民主的创新形式,大家深入探讨,思想碰撞,相互交流,达成共识,产生积极的社会影响,同时把相关意见建议和有关情况反馈给市委、市政府以供决策参考。
利用互联网平台做到极致
王阳(赛伯乐投资集团总裁):中小企业创新转型目前面临着许多困难,如:创新能力弱、人才资源缺、劳动力成本高、融资难、税负重……我认为,在国际舞台上,大公司转型要比小公司困难得多。大公司的转型是靠自己的研发团队不断创新。在研发投入上,诸如IBM等一些大公司都是直接划拨经费,而许多研发人员从事的研发工作与企业发展却没有多大关系,但还是需要一直投入,在这点上值得中小企业学习。在运用人才上,中小企业有短板,要建立有效的吸引人才的机制,借助互联网的力量挖掘高端人才。在发展方向上,每一个企业在互联网时代不可能躲避浪潮的冲击,同时也可以用这个互联网平台放大自身能量。太仓制造业偏重,可以通过这个平台进行整合组装,要清醒认识到如何在全世界大分工的情况下抓住自己的环节,借鉴德国、日本企业的百年办厂经验和工匠精神。我相信,太仓的中小企业最后能做到世界极致。
借鉴德国与日本的发展经验
徐锦荣(江苏沿海资本投资管理公司总裁):创新是一个企业发展的不竭动力,可以促进企业可持续发展。尽管创新发展已经提出了很多年,但绝大多数企业并没有将企业创新发展真正落到实处,没有下真功夫去研究如何做好创新,因此广大企业在创新方面的成效并不显著。当前,我们面临巨大的经济下行压力,很多企业商品卖不出去,究其根本,就是企业创新能力不够。
纵观德国、日本的发展史可以充分说明三个道理。一是不注重研发,仅靠仿制没有前途。二是仅靠生产低成本、低档次商品开拓市场没有出路。三是不创新发展只有死路一条。德国在19世纪和我国目前情况很相似,企业生产的多数也都是低成本、低价格商品,到了20世纪后德国花了几十年的努力向英国学习,此后更加注重研发新技术、新产品,最终使德国制造成为高端制造、高品质产品的代名词。日本也有同样的发展史,学习了德国、美国,经过几十年的努力,成功阻截了欧美企业的进攻,最终成为高端制造的代表国家。我们国家也有很多非常注重创新发展的企业,如华为、格力、海尔、青岛啤酒,包括省内也有很多好的企业,但是这样的企业还太少,所以创新发展、发挥工匠精神是所有中小企业必须重视的问题。
关于工匠精神,有一组数据,德国8000万人口,有2400个名牌产品,全球机械制造业的标准有2/3来自德国,30%的出口商品在国际市场上没有竞争对手,以上数据说明德国企业在创新发展和工匠精神方面已经发挥到了极致,如果没有创新就没有今天这样的成就。因此,创新发展和发挥工匠精神对于中小企业十分重要,迫在眉睫。希望广大中小企业真正认识到创新发展的重要性,通过10—20年的努力奋斗,最终走在世界科技制造业的前沿,我相信这一天一定会到来,只要大家一起努力。
从产品差异化开始创新
谢东奎(太仓市政协委员、苏州口水娃食品有限公司总经理):企业要实现创新发展,要做到产品差异化的创新。比如传统的炒兰花豆就是用盐糖味精炒出来的口味,这种同质化的产品,卖不过市面上其他炒货,也无法和大企业、大品牌的产品竞争。我创业之初,一卡车兰花豆拉出去,一卡车拉回来,最后甚至只能把兰花豆送掉。我一直思考如何寻找差异化?如何炒出与别人不一样的兰花豆?当时看到美国的乐事薯片,他们把土豆切成片做成薯片,调成休闲口味。我就思考如何把他们的经验用在炒兰花豆上,把兰花豆也做成休闲口味,于是我就成为中国第一个把兰花豆做成休闲口味的人。通过这种产品差异化获得发展。同时,要做到市场开拓的创新。企业发展之初虽然产品得到很多消费者认可,但销量仍然有限,很多人不知道“口水娃”这个牌子。一次,一个上海南京路第一百货的营业员打来电话给了我灵感,当时,她买的豆所需费用还没有运费多,但我觉得人家喜欢吃我的兰花豆,就是认可我,于是就派人送货。从那以后,很多人打电话给我买兰花豆。“口水娃”最初的市场开拓就是从营业员做起的。当时,南京路步行街有超过十万个营业员,每天营业员吃的兰花豆可以吃一卡车,从此打开市场。第三,要做到设备技术的创新。由于“口水娃”产品质量好,品牌也逐渐形成,市场上就开始出现假冒商品。当时工商局打假费时费力,也没有效果。于是我就继续在设备技术上创新。2008年向银行借了1600万进行自动化改造,让用几口锅假冒我的人和企业跨不上这个平台,假冒的成本很高,到现在市面上就很少有“口水娃”的假货。此外,还要做到有驱动力的创新。创新不是靠企业加个人,而是需要带领团队去创新,在精神和物质上结合,激发企业人员的创新活力。“口水娃”每年都拿出20%利润奖励给参与创新的团队,为企业后续的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
创新离不开社会环境
沈亚(太仓市政协委员、欧亚瑟水艺(太仓)有限公司总经理):中小企业创新和企业家工匠精神,离不开社会大环境,特别是商业环境。目前我们的商业环境不尽如人意,主要体现在信用的缺失上。信用缺失会让企业不能专心去做创新,企业家也不能去更好地发扬工匠精神。所以,要谈创新,谈工匠精神,最终落脚点还是在如何建设良好的商业环境上。就制造业来说,就是如何塑造良好的制造业文化。好的制造业文化最终体现的是一种国民精神,如果这种国民精神不具备,谈中小企业创新、工匠精神都是空的,是无法实现的。首先,企业和企业家要能够从自身做起,使企业生产线的每一款产品都是合格的、精益求精的、经得起市场考验和推敲的。企业家作为纳税人、家长,公民,是否对员工、客户、对社会做到问心无愧,真正承担了应有的责任。除了企业家之外,如果我们每个人都能做到诚信厚道,厚德载物,那么再谈企业家精神、中小企业创新、工匠精神,一定可以实现。企业家都是有梦想、有激情、有情怀、有责任的人,他们一旦选择,便会风雨兼程,希望大家一起营造良好的商业环境,比如知识产权保护、减轻企业家承担的风险和压力等。我认为,工匠精神,就是认准一件事,专注执着地走下去,精益求精,直臻完美。工匠精神一定是从企业家开始的,企业家首先要有工匠精神,再把这种精神带入到企业,注入到员工,把工匠精神内化成企业持续发展的恒动力,这样的企业才是健康的,有生命力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