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研究
苏州打造旅游城市品牌:文化体验服务如何提升

发布时间:2016-11-24

作为首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文化在苏州推进全域旅游、提升旅游业整体品质和服务水平过程中,既是得天独厚的优势因素,也带来了诸如“游客预期值过高”“文化服务供给不足”等压力。如何打响文化旅游城市品牌,更好为市民和游客提供优质的文化体验服务,成为一个必须面对的课题。

  今年清明小长假期间,苏城的文化消费发生着怎样的变化?面对海量客流,苏城的公共文化场馆提供了怎样的服务,又怎样进一步提升服务水平?带着这些问题,记者们走进了部分市直公共文化服务单位。

  数据解读

  苏城部分文化场馆因扩建、维修暂停开放,但清明小长假期间,苏城依然迎来了大量的文化旅游休闲者。据市文广新局统计,三天时间里,苏州仅市直公共文化服务单位就累计接待外地游客、服务市民群众9.5万人次。其中苏州博物馆接待观众2.06万人次;苏州图书馆接待读者6.22万人次,外借图书3.76万册次。

  现场实录

  时间:4月3日11时40分

  地点:苏州博物馆

  花2个多小时玩转苏州博物馆,扬州来的刘先生依然意犹未尽。他告诉记者,苏州博物馆的建筑和展览都很棒,要不是年幼的儿子想吃午饭,他还会在里面继续走一走。

  清明小长假,刘先生全家都在苏州游玩。刘先生提前3天在苏博官方网站的个人预约通道进行了参观预约,他说:“每张身份证件最多实名预约3人,我们一家人正好。”3日上午9时,凭预约号码和身份证,刘先生全家顺利从绿色通道进入苏州博物馆。

  苏州博物馆的展览令刘先生印象深刻。“‘苏州样、广州匠’——苏粤两地工艺荟萃”展的每一件工艺品都是匠人工艺和心血的凝结,演绎了一部工艺美术的双城记。现代艺术厅的“寒玉入怀——台北历史博物馆藏溥心畬艺术展”也让他大饱眼福。

  而刘先生的夫人最喜欢的是苏博二楼书画厅的“江南佳丽——苏州博物馆藏仕女画精品展”,她说,这些仕女画构图精巧,展现了江南闺秀的婉约娴静。在即将告别苏博时,刘先生的儿子还看上了苏博的文创产品“剑尺书签”,刘先生爽快地帮儿子买了单。

  时间:4月3日13时

  地点:中国昆曲博物馆

  当天下午,中国昆曲博物馆大殿推出“昆剧星期专场”,特邀江苏省昆剧院演出《西厢记·佳期》《占花魁·湖楼》《九莲灯·火判》三个折子戏。这也是昆博古建维修保护工程结束后试开放期间的第六个专场演出。

  陈列部工作人员陈瑞告诉记者,尽管天气不好,但观众们还是早早赶来了。13:00开始售票时,购票队伍已经从大殿门口排到了西侧庑廊,13:20不到110张票就被一抢而光。购票者中,外地游客占到了约三分之二,有来自上海等周边地区的,也有来自新疆香港的,甚至还有几名老外。不少游客说,来平江路旅游时看到了昆博门口的预告,于是特意改变行程,改签车票、机票,打算看完演出再回去。

  近2个小时的演出中,孙伊君、蔡晨成等优秀青年演员传神的表演赢得了观众热烈的掌声。演出结束后,观众们还与领队、著名昆剧演员、中国戏剧梅花奖得主李鸿良进行了半小时的互动,久久不愿离开。

  时间:4月3日15时30分

  地点:苏州文庙

  风雨中,苏州文庙双休日古玩临摊市场照常举办。碑廊屋檐下、古玩市场雨棚下,各类古玩、工艺品琳琅满目;室内的固定摊位更是货源充足。四面八方赶来的游客在参观文庙和“鹤鸣九皋——镇江焦山碑林藏名碑名帖拓片展”后,都顺带淘起了古玩,摊位顿时人气倍增

  三楼“天晴阁”古玩店里,一名游客看中了一把玉竹扇骨,这是摊主缪剑雄精心加工制作的,一番讨价还价后,双方以350元一把的价格成交。这已是清明小长假以来缪剑雄卖出的第4把玉竹扇骨。

  另一名来自天津的游客看中了两串越南芽庄沉香手串,还愿意出上万元请缪剑雄做一件高质量的越南芽庄沉香挂件。当缪剑雄说沉香原料稀缺之后,天津游客立刻决定付50%的货款作为定金,但缪剑雄担心要不到原料没肯收,只说联系产地看有没有货之后再给回音。

  时间:4月4日14时30分

  地点:苏州图书馆总馆

  这天是今年清明小长假唯一没下雨的日子。苏州图书馆总馆主楼里,无论是一楼的期刊报纸阅览室、二楼的读者自修室,还是三楼的综合性图书阅览室、四楼的自然科技图书阅览室,无不坐着大批读者,其中设有220个座位的读者自修室座无虚席,甚至走道里的凳子上也坐满了读者。他们或认真翻阅书籍,

  或浏览电脑,人虽多,却是安安静静。这种浓浓的书香味,无疑是古城苏州的一道独特风景。

  主楼南面的天香小筑门口,几名游客欣赏着古建筑。在绿树新芽和鲜花的映衬下,这里的琉璃瓦屋顶、西式楼房显得更加入画。

  观察分析

  品牌既靠优质资源,也靠丰富活动

  2006年之前,来苏州的游客会把虎丘、拙政园等作为首选目的地,2006年10月,享誉世界的华人建筑师贝聿铭设计的苏州博物馆新馆对外开放,苏州从此又多了一张文化旅游名片。作为首批国家一级博物馆,苏博秉承“一流的建筑举办一流的展览”的理念,至今已举办了近百场特展,年接待海内外观众逾百万人次,观众总体满意率达93.7%。仅今年的清明小长假,该馆接待的观众就达2.06万人次。

  近几年,苏博为确保文物安全和参观秩序,实施观众限量进馆,单位时间在馆参观人数上限为900人,因此出现了不少游客排队等候进馆的现象。与此同时,苏博还精心提升服务质量,比如向团队推出导览讲解服务,地下一层影视厅每天定时呈现《苏州博物馆馆藏》《太平天国忠王府》《贝聿铭和苏州博物馆新馆》《燕游苏博》等精彩介绍短片,帮助观众加深对苏博的了解。

  点评

  苏州博物馆是一座彰显经典文化气质与鲜明地域特征的博物馆,起先因贝聿铭而受关注;如今因活动和馆藏品丰富精彩而声名远扬。

  北宋名相范仲淹创建的苏州文庙、利用全晋会馆馆址创建的中国昆曲博物馆,都依托了名人、古建筑等优质资源,通过办展、演出等活动让固态场馆活了起来,形成了品牌,因此吸引了众多观众的眼球。

  不过,也有部分公共文化场馆清明小长假没有推出相关活动,4月5日(周一)还停止对外开放,理由是“想不出新活动”和“按照惯例”。在推进全域旅游建设的过程中,如何集思广益,在花费不多的情况下办好活动,增加苏州的吸引力,值得进一步研究。

  需求呈现“两头翘”,供给侧更需关注

  盛世收藏。随着经济的发展、生活水平的提高,我国的收藏队伍越来越庞大。苏州历史文化底蕴深厚,藏品门类众多,为古玩市场的繁荣奠定了基础,在苏州摆摊、求购古玩的本地人和外来群体越来越庞大,因此苏州除开设文庙古玩市场外,还出现了观前文化市场、苏州古玩城等古玩集散地。

  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如今收藏市场“两头翘”现象越来越明显,即精品和普通货较受欢迎,中档货相对受冷。这是因为精品升值空间大,抗跌性也好,所以不管经济形势如何,老收藏家们宁可多出钱,也要买精品;而刚入行的收藏者,往往只买价格便宜的普通货,这样即使买到假货,损失也不大。缪剑雄的生意正好说明了这一点。

  就在采访缪剑雄的次日,4月4日晚,著名画家吴冠中的油画《周庄》在保利香港2016春拍上拍出了2.36亿港币的天价,再次说明了精品的魅力所在。

  中国昆曲博物馆“昆剧星期专场”虽然演员大多没到大腕级,但门票价格亲民,结果出现一票难求的现象,则见证了市场对普通产品需求的旺盛。

  点评

  苏州是传统文化重镇,苏作工艺品做工精细,昆剧、评弹、苏剧表演精彩,许多外地游客正是冲着这些才来苏州淘宝、观看演出的。在全域旅游大发展的背景下,苏州应更关注供给侧的需求,放大精品优势,运用真材实料生产更多精品;同时也要兼顾普通产品的供给,甚至可以通过票友活动等提供观演机会,带更多人触摸苏州工艺和表演艺术,对希望进一步感受精品的受众,应尽量提供“指路服务”;对中档产品则可适当控制生产规模。

  网络快车乘客多,线下服务要跟上

  与去年同期相比,苏州部分文化场馆的接待量有所减少,不过,这并不代表人们不喜欢公共文化服务了,而是受众转移接受服务的方式了。

  以苏州图书馆为例。该馆馆长助理费巍介绍,今年清明小长假期间,苏图读者通过“网上借阅、社区投递”借阅的书籍从去年的0.366万册次增加到了0.675万册,同比增长84%。这些书籍的借阅者通过登录苏图网上借阅平台或“书香苏州”App应用软件,向苏图总分馆体系内的流通文献提出借阅请求,然后在两个工作日内就可在77个指定投递点书柜里取到所借书籍。原先的靠两条腿或车轮赶路借书已经被搭乘网络快车借书取代。

  苏州文庙管理所推出的“我们的节日之清明行”活动,也通过网络预约方式招募了数百个制作风筝和种植小盆栽的家庭。在中国昆曲博物馆,也有读者针对“星期专场”只提供现场售票提出建议:能否提前预约售票,能否支付宝支付费用。

  点评

  互联网技术已经颠覆了传统生活方式,传统的精神文化产品提供方式正在被网上借阅、网上订购、网上报名取代,尤其是对中青年而言,而这些人正是公共服务和市场的未来所在。只有结合实际情况不断向网借、网购、网订方向转移人力,做好线下服务,才能进一步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水平,招徕更多市民、游客,让公共文化服务成为苏州发展全域旅游的重要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