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动态
旷世造园梦

发布时间:2016-12-01

在苏州古城之南,太湖水域之东,吴江松陵的庞山湖地区,有一座风光秀丽、幽美雅静、意趣盎然的名园——静思园。它是民营企业家陈金根先生毕其半生精力,花费10年时间,建造的一座陈氏苏州园林。静思园占地面积100余亩,经营文化旅游产业,是国家4A级旅游景区、江南最大的私家园林。园名“静思”取意于诸葛亮的名句“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并由著名社会学家费孝通先生题写。

园中建筑既沿袭苏州古典园林玲珑别致的特色,又开拓创新,具有皇家园林的宏大气派。湖光山色,九曲回廊,亭台楼阁,水榭石舫,假山奇石,曲径通幽。

文化拾荒者的园林梦

静思园的始建并非陈金根一时心血来潮,而是缘起儿时的一个梦想。陈金根自幼就喜欢苏州古典园林。8岁那年,他偶然跟着父亲游览拙政园,园内那些古色古香的亭台楼阁、雕梁画栋深深吸引了他,竟使他流连忘返,一个石破天惊的梦想在这个纯真的少年心中萌生了:有朝一日自己也要造一座又大又美的园林!走出园后,他把这个想法告诉了父亲。当时父亲只是苦笑,毕竟这话是出自个不知天高地厚的毛孩口中,也就没往心里去。而且19世纪60年代的中国正值三年自然灾害,陈金根的梦想在当时无异于是一个虚无缥缈的海市蜃楼。

然而童年纯真而美丽的梦并未随着年龄增长而磨灭。他一直把这个梦作为自己努力的目标和奋斗的方向,不断寻求着实现这个梦想的机会。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正逢改革开放,各行各业欣欣向荣,经济迎来了快速发展的时代,而苏州的乡镇企业如雨后春笋般崛起。没有念完高中就辍学的陈金根成立了庞山湖最早的乡镇企业。九十年代,他的企业得到发展,资金有了一定的积累。正在此时,城市建设大规模展开,大量古建筑在旧城改造中被拆除,无数砖雕门楼、厅堂楼阁、明清家具、奇峰异石散落民间。陈金根不忍心看到这些历史文物就此消失,于是动用人力物力想方设法把这些散落于民间的古物收集和保护起来。不管哪里有古建筑要拆迁,陈金根就马上带着专家赶往现场去鉴定。那些本来将被拆毁遗弃的古建筑、古石桥找到了新的归属。可以说,他的举动不单单是拯救了历史遗存,更是保护了江南古典文化。1993年,静思园正式动工建造,陈金根请来专家,把搜集来的古建、古桥构件经过精心编排和设计,组成静思园各个美丽的园林,历时10年,静思园终于在2003年和世人见面。 静思园的产生,正印证了“乱世毁园,盛世造园”这一历史规律。它是这个时代政治、经济、文化繁荣昌盛的象征,是苏州园林艺术复兴的典范。到了2000年,经济更是高速发展,人们安居乐业,正朝着全面奔小康的目标前进,很多企业家成了千万富翁、亿万富翁。陈金根所经营的吴江新兴玻璃钢设备有限公司也走上了稳健发展的轨道,本可以在这个行业越做越大的他在此时却毅然选择做文化的拾荒者,继续造园。在世人认为这是多么疯狂的举动,他却坚定不移地坚持着自己的梦想。

荟萃古物,保护文化

静思园里的古建筑大多数是从苏州、上海、安徽等地拆迁过来的,其中的砖雕门楼和厅堂结构很多都是明清遗物。这些历史文化遗产从各地搜集起来,经过精心构思,恰到好处地组成了园林的各个景点,使整个静思园丰满起来。大气开阔的嘉会堂始建于清朝乾隆年间,它是从苏州城整体移入的苏式厅堂,用材以名贵的黄柏居多,故又名“黄柏厅”。简洁大方的天香书屋始建于明朝洪武年间,它是典型的明式建筑,原坐落于苏州太湖西山后布村,归一姓殷的人家所有。四进住宅区的小姐楼建于清光绪年间,它原坐落在苏州十全街五衙场,为古代大家闺秀生活的场所。刻有“拥绿晚晴”四个俊秀大字的砖雕门楼是从苏州干将路保护过来的,上面的四个大字是由苏州末代状元陆润庠亲笔题写。进思园里大到整座厅堂门楼,小至一根老梁、一口水缸,陈金根无不视若珍宝,将它们以原来的面貌重现在自己的园林中。所有这些,无论是其历史价值还是艺术价值都有口称颂。

每当笔者问园主:“园林投入了多少资金?”“你打算如何收回投资?”园主通常不会直接回答这样的问题。他说:”我因为热爱苏州园林,热爱自己的家乡,才决定造这个园林。我从来没有以商人的思维去考虑投入与产出的问题。我还会继续投入,不断地把自己的财富变成文化和社会遗产。”陈金根造就的园林不只是他自己的“梦之园”,而且是一座有着深厚文化内涵的园林。他跨越苏州“文人造园”的先河,以一个非文化人的身份在苏州造园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独特的奇石园林文化

静思园中除了众多的古建筑,还有成百上千的奇峰异石最为独特。我们都知道灵璧石、太湖石、昆石、英石并称为中国四大奇石。而“灵璧一石天下奇,声如青铜色如玉”。静思园中收藏有3000多块石头,以灵璧石数量最多。灵璧石产于安徽灵璧县,是火山喷发的岩浆经过几亿年的地质作用而形成的。它们质地坚硬,敲击声铮铮作响,浑身透着一种钢铁般的光泽,有的如熊熊燃烧的火焰,有的像在森林里咆哮的猛虎,有的匍匐如千年的神龟,还有的如年过八旬的老妪。最让人称奇的当属静思园的镇园之宝“庆云峰”了,它是巨型的灵璧石,它高9.1米,重达136吨,耸立在园中如太湖中一页迎风的白帆。石头表面有1600来个孔洞,石头当中又有168个过桥洞相互贯穿,每逢升烟祭石的时候,在庆云峰的底部点燃一炷香,上百个孔洞中便会出现青烟袅袅的壮观美景。陈金根为了这块巨石曾八赴灵璧,花了三年时间才把它挖掘至地表。在运送途中,他又建了两座桥、修了五公里路,甚至还动用了苏联装载导弹的大型超长平板车,花费了55个昼夜才将此石运到静思园。

2010年的上海世博会,是中国人的百年梦想。而陈金根也心系世博,愿为世博贡献绵薄之力。在2002年,他给上海市领导写了一封信,建议在世博园内建造一座中国庭院、苏州园林。上海市领导也非常赞赏陈金根的想法,经过一系列研讨论证,决定建造世博会“亩中山水”。金石同根,石是陈金根的命,但为了世博会他慷慨捐赠。最后世博会领导遴选了38块奇石作为世博会展品。

自2003年开园以来静思园年接待游客逾50万人次,呈现欣欣向荣之景,但园主陈金根梦想的脚步并未因园林的建成而停止,随着静思园的知名度不断提升,景区的集聚效应日益凸显。静思园的整体规划转向发展成为一个以游、购、娱、食、宿为一体的文化旅游产业圈。围绕静思园的豪生酒店、静思禅院、服务游客基础设施的二期工程已基本建成,在建的集奇石展销、旅游服务、观光休闲、珍稀树种交易等一体的商业服务综合体——“园影江南”商业会所也将在年内与大家见面。

陈金根说,中国的园林文化需要延续并发扬光大,无论哪里的人对苏州园林感兴趣,舍得在文化建设上下工夫,他都愿意合作。眼下他正筹备到英国白金汉宫造一个微缩的中国园林展。他的愿望还是想造大园子,让苏州这一古典园林文脉在他的手上延续并传遍世界各地,流传千古。

 

(吴江静思园 金芳)